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要闻
桂平法院:“法律三下乡” 司法为民暖人心
作者:廖锐琼  发布时间:2014-12-12 17:18:55 打印 字号: | |
  今年来,桂平市人民法院把关注民生、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创新司法为民模式,通过大力开展“法律三下乡”活动,深入群众中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把法治惠民落实在农村基层的每一个角落。

  

  面对面——法律宣传下乡

  “我儿子前段时间打工弄伤了腿,我该怎么向法院起诉呀?”“大姐,这是我们法院的诉讼服务指南,您先了解一下,有什么不懂的尽管问我。”眼前这位向过往群众发放宣传手册,接受咨询的不是一般的法院干警,而是桂平法院院长黄志军。

  11月18日,桂平市政法委在金田镇举办提升社会公众安全感和政法队伍满意度文艺巡演,桂平法院充分利用此次机会,在街边设点,进行法律宣传,该院院长黄志军以及纪检组组长梁洁萍亲自走上街头,向过路群众发放宣传手册,接受法律咨询,为群众释疑解惑。此外,当天的演出,该院还精心编排表演快板节目,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普法讲法,赢得了现场群众的交口称赞。 

  据了解,此次文艺宣传巡演目前正在全市的24个乡镇巡回开展,桂平法院充分利用这个平台,以法治文艺演出、法律知识有奖竞答、发放宣传手册等形式深入各乡镇宣传法制、提供法律咨询,普及群众最关心的、最热点的法律知识。同时,该院还依托电视台、主流媒体报纸、官方网站、乡镇宣传栏等载体,宣传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典型案例和典型事件,今年1—11月,该院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发布法治稿件1600多篇,收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心贴心——法律服务下乡

  简单的红色横幅、几张普通的桌椅板凳、几个制作简易的桌牌……10月11日,桂平法院金田法庭的法官将一起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纠纷案件的庭审现场搬到了金田镇田江村委会门前。这场别开生面的巡回法庭吸引了附近村民、村干部和基层法律工作者等20多人旁听。“没想到,在家门口法官就帮我把矛盾纠纷给解决了,巡回法庭真便民!”庭审结束后,原告游某如是说到。

  为切实方便群众诉讼,桂平法院坚持把“巡回法庭”模式作为审理基层案件的长效机制,将庭审现场搬到圩镇乡村、田间地头、厂矿企业,零距离面对群众,减少当事人诉累,及时将矛盾化解在一线。今年1—11月,该院共开展巡回法庭60多次,当庭调解矛盾纠纷30多件,取得了良好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

  此外,该院今年还结合辖区实际,积极构建“124”走千家访万户便民服务网络,即在桂平的26个乡镇各建立1个法官服务站和2个村级服务点,并按照地域划分,在桂平的东、南、西、北区各建立1个区域性司法为民便民服务示范点,开展联系群众、走访群众,指导人民调解,法律咨询,协助群众工作中心调处矛盾纠纷等工作。截止目前,该院已到服务站点开展服务工作100多人次,收集到各类意见、建议300多条,提供法律咨询服务600多次,现场调处纠纷130多起。

  实打实——法律调解下乡

  调解结案是最有利于社会和谐的结案方式。今年来,桂平法院充分利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契机,主动下乡入户深入群众家中听民情了民意,积极开展调解工作。

  原告陈红与被告梁刚(均为化名)结婚已有十六年,生育有一男三女,小女儿才二个多月,他们婚后常因家庭生活琐事发生争吵,且被告还染上赌博恶习,屡劝不听,原告遂提起离婚诉讼。为了解开当事人的心结,8月5日,桂平法院麻垌法庭的法官主动上门耐心细致调解,其打出“亲情牌”,以他们小女儿养育问题为切入点,对夫妻俩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经过耐心的劝说,被告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表态要坚决戒除赌博,原告也表示可以给被告一次和好的机会,这对结婚多年的夫妻,在法官的努力下最终破镜重圆。

  调解是一门技术活。该院法官除了根据案情,有的放矢地运用多种调解方法外,还注重整合乡镇矛盾纠纷大调解中心、村委会、司法所、人民陪审员等资源,形成合力,化解基层矛盾,推动“大调解”工作网络体系的建立。今年1—11月,桂平法院通过“大调解”体系调结案件700多件,其中200多件当场达成了调解协议,及时平息了纠纷,用实际行动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司法公正和温暖。
责任编辑:廖锐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