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于钻研,解决疑难纠纷匠心独运;善于学习,运用线上调解炉火纯青;求真务实,办案见微知著力保公正……他,就是连续2014年、2015年被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授予全区法院办案标兵称号的桂平市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三庭法官——唐理荣。
专家型:棘手案件迎刃解
1991年进入法院工作,在木乐人民法庭、民事审判第一庭、道路交通损害赔偿案件合议庭、民事审判第三庭等业务庭先后担任书记员、助审员、审判员……25年审判一线的“摸爬滚打”,其中6年多时间“专职”审理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这些足迹,这些历练,让唐理荣从昔日的青涩小伙,成长为如今专治“疑难杂症”的专家。
2016年5月27日,一场紧张的庭审如期进行,坐在审判席上的唐理荣认真倾听原告、被告方发表的意见,沉着、娴熟、有序地驾驭着庭审。
对于唐理荣来说,这样的庭审很熟悉,但也很陌生。熟悉的是,这只是他审理的又一起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陌生的是,该案涉及一方原告,五方被告,且多个难题一同出现。
2015年8月30日,被告朱某驾驶登记在被告山西某汽车运输有限公司名下的车辆,与对向行驶由被告梁某驾驶属原告桂平市某运输有限公司所有的货车发生碰撞,造成两车不同程度损坏,被告梁某、朱某受伤的道路交通事故。被告梁某受伤后,被送医院住院治疗。原告为被告梁某支付了医疗费,并赔偿了相关费用。
经过庭前调查、开庭审理,被告朱某系被告高某雇请的司机,其在提供劳务过程中造成他人损害;被告高某是属于分期付款购买车辆……等等问题一一显露了出来。
唐理荣知道,办法总比困难多。因此,他仔细对双方提供的证据进行逐一审查,并找出相关的法条进行逐条比照。
被告朱某系被告高某雇请的司机,朱某属于在提供劳务过程中造成他人损害,依法应由接受劳务一方即高某承担赔偿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购买人使用分期付款购买的车辆从事运输因交通事故造成他人财产损失保留车辆所有权的出卖方不应承担民事责任……最终,唐理荣理清了办案思路,并对案件依法作出公正判决。
“唐法官,你这么判,我们服!”在收到判决书时,原、被告方均表示服判息诉。
“可能有人会认为,办了这么久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早已驾轻就熟,不存在什么难题,但其实在审判实践当中,仍会遇到诉讼主体复杂、事故责任与赔偿责任不同等“疑难杂症”。不过我坚信有法律作为准绳,这些难题都会迎刃而解的。”谈起对审理这起案件的心得,唐理荣如是说。
勤习型:线上调解赢称赞
“60后”的唐理荣在该庭可谓是“元老级”,但他从未放慢学习的脚步。网上办案,曾是年纪偏大的法官们最头痛的事情,但唐理荣经过一段苦学,如今已得心应手。另外,他还紧跟时代步伐,不断丰富办案手段,潜心学习并利用QQ、微信、电子邮箱等网络通讯方式加强与当事人的沟通协调,采用线上调解的方式,化解了一起起矛盾纠纷赢得了当事人的赞誉。
“唐法官,我们愿意通过调解的方式结案,然后尽快办理相关赔付手续。”2015年9月6日,稍微空闲下来的唐理荣拿出手机打开微信就收到了被告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贵港中心支公司委托代理人林某发来的信息。看到这条信息,想到9岁的小亮(化名)即将得到赔偿,唐理荣脸上露出了轻松的笑容。
小亮是一起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的原告。2015年3月22日,他从道路右边步行横过左边时与被告朱某驾驶货车相遇,由于朱某采取措施不及,小亮因此受伤。在医院住院治疗期间,保险公司为小亮垫付了1万元治疗费。后经伤残评定,小亮伤残程度为2个10级伤残。
经对案情的研判,唐理荣认为该案案情并不复杂,调解结案的可能性大,但是小亮家在乡镇,被告朱某是柳州人,车辆投保公司在贵港市。当事人所在的位置如此分散,如何又好又快地化解纠纷?看到各方当事人都是年轻人,唐理荣想到了他经常使用的也是时下最“时髦”通讯方式:微信。采用微信调解,唐理荣心中敲定了这个方法。
最终,经过唐理荣的线上调解,该案和解结案。
“唐法官,谢谢你,这微信调解,不仅省了我们多次跑法院的麻烦,还快速地为我们解决纠纷。”在调解协议上签字后,小亮父母激动地对唐理荣说。
务实型:严谨办案护公正
2014年,受理案件224件,办结205件,其中调撤结案109件;2015年,受理案件275件,办结282件,其中调撤结案125件;2016年1至9月,受理案件158件,办结138件,其中调撤结案58件……“法官是正义的化身,是法律的守护者。因此,无论案件怎么多,办案压力如何大,在审理案件过程中,一定要坚持求真务实,细心地把好案件的事实关、证据关。”为了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唐理荣如此要求自己,注重从各种细节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
“唐法官,我放弃原来的诉讼请求赔偿标准,然后按照实际误工情况要求原告进行赔偿。”2015年7月8日,原告李某一大早来到法院找到唐理荣后着急地说。
李某因搭载他人驾驶的无号牌二轮电动车与一大型普通客车发生交通事故而受伤,经伤残等级评定为8级伤残。因赔偿问题,其诉至法院。
案件立案受理后,唐理荣对李某提供的证据进行审核。当翻阅到李某提供的劳动合同、工资表时,唐理荣眉头一皱,发现李某提供的劳动合同存在疑点。为了查证证据的真实性,唐理荣立即前往李某所在的公司进行调查。表明身份说明来意后,该公司工作人员却说负责人已外出。心细的唐理荣留意到该负责人的办公室有轻微的谈话声,于是临走前特别强调还会再来。孰知,第二天,心中有愧的李某就立即找到了唐理荣说明劳动合同情况。最后,唐理荣依法公正地对案件作出了判决。
除此之外,面对年年递增的案件,面对年年加重的办案压力,唐理荣为自己“量身定制”了一套“早排期、细审理、多调解、慎计算、快宣判”的办案思路,而且在每件案件的传票上,他都会注明他本人的电话、邮箱等联系方式。如果涉及到外地当事人,唐理荣还会注明庭前调解提示,办理上诉提示,办理赔偿款提示等特殊提示,方便当事人参与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