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烂漫五月天,最是一年好时节。在这个青春迸发的季节里,我们又迎来了青年人自己的节日——五四青年节。
我时常想让时光倒回到101年前,看看那时那群年轻人是怎样热血沸腾地为国家救亡图存而奔走呼号,是怎样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融入骨血来唤起民族觉醒。“爱国”其实是一个宏大的命题,但它又和每个人息息相关。新时代中国青年如何基于个体命运的角度去回答“如何热爱我的祖国”这个命题?亦是我们这些年轻法院干警在平凡工作中践行“五四精神”的必修课。
六年前,当我背负行囊离开母校,以一名选调生的身份进入贵港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如愿成为了一名法院人。在贵港中院担任书记员和法官助理的五年中,每天的工作是帮助法官做好审判辅助工作,这样的岗位让我既能以法院人的身份直面当事人,也能以一线辅助人员的身份来观察法官和法院。我见过交通事故案件中,原告为了尽快拿到交通事故赔偿,放弃对因交通事故重伤的弟弟救助和治疗;亦见过离婚纠纷案件中,丈夫为了多分得财产和第三人虚构夫妻共同债务;也见过在赡养纠纷案件中,年逾古稀老人状告子女不孝不履行赡养义务……法院就像一个浮世绘,每一件案都是一个故事,折射出人间的冷暖。如果说法律是理智而冰冷的,法院的这些法官却赋予每个案件以温度,在那起放弃给弟弟治疗的交通事故案件中,法官判令原告对弟弟的死亡负一定责任;在那起虚构夫妻共同债务的离婚案件中,法官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充分利用举证规则查明案件事实,驳回了丈夫的诉讼请求;在那起古稀老人状告子女的赡养纠纷案件中,法院多方走访,深入当事人家中,邀请族老调和,最终使得父母子女握手言和……穿梭于事实和法律之间,衡平社会各类价值,寻求世间公平正义,一直是法院人职业梦想和使命担当,在法院的这些年轻人和那些曾经是年轻人的法官干警中,大部分都是平凡的,但是他们一代又一代,栉风沐雨,薪火相传,肩负着为民请命的担当,守护社会公平正义最后一道防线,手擎法律利剑努力通过司法裁判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一年前,我申请下基层锻炼,在组织的安排下,我来到了桂平市人民法院挂职,以一名挂职干部的角度来看基层法官和法院。基层法院和中级法院的工作是有一定区别的,基层法院要面临着大量的一审案件,需要更加高效地解决当事人的日益多元化、复杂化诉求。如何在保证案件质量的同时,更高效更快捷效率地化解纠纷是新形势下基层法院面临的重大挑战。在案多力量不足的双重压力下,桂平法院的青年干警们迅速转变理念、锐意进取、攻坚克难,不断进行制度创新、深挖内潜,努力满足群众多元的司法需求:随着新形势下民商事案件收案数逐年攀升,一些年轻的民商事法官勇于担当,全年结案近300件;为了减轻当事人诉累,立案法官和辅助人员与时俱进,大力推广网上立案、微信立案、跨域立案和电子送达,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推出《桂平市人民法院网上立案操作指南》方便群众进行诉讼;为了更高效地解决民商事纠纷,干警们深入推进民商事案件的繁简分流,成立速裁团队,大力推广小额诉讼、多元调解等快速解纷制度;而身处最基层的派出法庭的干警们,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村群众提供解纷服务,不畏寒暑……
从去年最高人民法院组织全国法院推动两个“一站式”建设起,桂平法院的青年干警们面对收案数持续增长的压力,在推进这一制度的工作劲头中,我没有看到丝毫的懈怠,这种精神面貌背后诠释的就是法院青年人的担当精神。我们高效解纷,满足人民群众多元的司法需求,让基层的广大群众更多地享受全面依法治国带来的制度红利,实现为人民谋幸福的宗旨;我们走出法庭,走到人民群众当中去,主动参与纠纷化解和社会治理,将人民法院的法律智慧惠及当事人之外的更多群众,践行服务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大局担当;我们在现有的制度框架内,为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进行创新和探索,为民族谋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是平凡的,我们所做的事情也是平凡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千千万万个平凡人所做的平凡的事,却可以成就伟大的事业。
百年前的青年在血与火中锤炼出五四精神,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内涵,始终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将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融在一起,始终鼓舞着一代又一代青年攻坚克难、一往无前。我们新时代下的法院青年,将不断传承五四精神,用自己的行动践行司法为民的使命,用自己的青春奠定祖国法治事业的基石,用自己的才智和激情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