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2018年3月,在院党组的推荐下,受组织安排,我到大湾镇双岭村担任第一书记,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来不及多想,在简单购买一些生活用品、收拾个人行李后,就开始了我的驻村生活。
大湾镇双岭村是2000余人的小村,但在2015年识别时贫困发生率达11.6%。“我能为这个村子和村民带来什么呢?”这是我刚刚入驻双岭村时,大脑里反复想着的事情。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对于战斗脱贫攻坚一线,刚刚驻村的我毫无相关工作经验,能做的是先从学生做起,多看、多学、多问、多思,加上勤走访,这些基本上就是我前期开展工作的重要工作方法。为了了解村情民意、掌握贫困户基本信息、关注村民需求重点以及致贫的症结所在,我开始了大量的走访工作。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是很骨感,思路正确了却未必能取得想要的效果,在走访中吃闭门羹是常事,长此以往走访效果也不明显。后来经过仔细思考找到了问题所在:首先是对于村民来说我还是陌生人,正常情况下谁也不会轻易向陌生人透露自己的情况;其次,走访的时间和地点都不对,双岭村村民勤劳、朴实,基本上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我所走访的时间都是正常行政班时间,这个时间段村民都在外务农,所以吃闭门羹是必然的。恍然大悟后我调整了走访策略,走访时尽可能带上一名或者多名熟悉村情民意的村干部,把走访的时间多定于午饭或者晚饭后,走访地点多为田间地头、村屯小卖部或是村民常歇凉的榕树下。经过调整,果然事半功倍,很快就掌握了自己所需的信息,为以后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入了解和真诚相待,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颇有知青上山下乡插队的感觉。而沟通的形式上也发生了很微妙的变化,当初守着时踩着点到处找人“聊天”,到现在村民主动找我聊天,深厚的情谊也就此开始建立了!农村之事情也很繁琐,即使鸡毛蒜皮的小事,作为第一书记也事必亲躬。除了承担脱贫攻坚的任务外,还要根据村民的实际诉求协调村民产品走出去、技术引进来,在驻村期间,成功协调了多起乡里间矛盾纠纷,虽然这并非职责分内之事,但我感觉到村民对我的那一份信任却是沉甸甸的,这份信任是以心交心换来的,诚心必不可负!
以村为家两年余,我与双岭村共同度过了非比寻常的700多个日夜。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我与村委干部一同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每天设岗进行体温测量、排查出入村屯人员、对公共场所消毒、宣传防疫知识、劝散聚集的村民……从早上七点到晚上十一点,周而复始。待防疫形势趋缓,不知不觉已离家一个多月。依然记得台风“山竹”呼啸摧毁村庄的夜晚,持续长达几个月的旱灾,以及“非洲猪瘟”疫情等受多项自然灾害侵袭的日子。面对自然灾害,我们能做到的就是尽力将损失降到最低,有序恢复灾后生产。在这些“插曲”中,我很荣幸和双岭村民站在了一起,大家拧成一股绳,风雨同舟,共克时艰。
双岭村村两委干部与驻村工作队一直以来都是支持、鼓励和引导外出务工人员、经济能人、创业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参与双岭村的建设。2018年至今,各类返乡创业人员新成立了6个农民合作社,直接或间接带动100余户(含贫困户)增加收入,为农民增加收入提供了有力保障。截至目前,双岭村贫困发生率已降至0.95%,完成全面脱贫攻坚任务、步入小康生活将指日可待!